“不让战友掉队,是战士在战场上的誓言。带领合作社社员干事创业申宝策略,我们同样不能让农户掉队。”汕头市澄海区金佳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卓满时刻不忘自己向村民、向战友许下的承诺,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援农助农。
汕头市澄海区金佳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卓满利用自己积累的经验援农助农。
在他的努力下,金佳顺合作社化身成汕头首个退役军人农业自主创业孵化基地,已带动80多名退役军人灵活就业,并带领农户共同打造澄海区休闲农业产业,携手走出一条绿色致富路,目前共有150个社员和49户入驻农户,2023年农业总产值2390万元。
从帮助农户解决滞销难题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从扶持退役军人创业到助力困难群体脱贫,他将军人“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融入乡村振兴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助人为乐的初心。金卓满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家庭”“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等荣誉,近期他又获得“中国好人”称号。
倾心助农,绘就共富新图景
2015年,金卓满偶然发现同村农户因销售渠道闭塞,优质农产品大量积压。“不能让乡亲们的辛苦白费!”抱着这样的信念,他踏上了助农之路。2016年,金佳顺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但缺乏经验的他很快遭遇挫折:落后的种植方式导致首批农产品品质不佳,市场无人问津。面对困境,金卓满没有退缩,他白天泡在田间地头,晚上钻研农业书籍,还主动参加各类培训班,奔赴各地农业企业取经。
申宝策略
近期金卓满获得“中国好人”称号。
经过反复实践,他创新性地提出“绿色种植+休闲观光”双驱动模式,带领社员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打造集采摘体验、农家美食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如今,合作社规模已扩展至700多亩,社员增至150户,金卓满也从“农业门外汉”成长为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用汗水浇灌出一条乡村共富路。2024年,合作社(孵化基地)农业总产值2524万元,很多农户、战友都在金佳顺创业孵化基地的帮助下逐步增收致富。
金卓满还始终心系困难群众,将帮扶行动落到实处。他与周边镇68户原建档立卡精准扶贫户、72户农户签订产业帮扶协议,针对不同家庭的需求提供帮助:为缺乏技术的农户提供免费培训,为滞销农户搭建销售渠道,为困难家庭对接就业岗位。多户农产品滞销的困难户在他的帮助下,不仅解决了销路问题,还通过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实现了稳定增收。
在他的引领下,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680户农户提效增收,每户年均收入增加超2000元。此外,金卓满还推动合作社与大型商超、幼儿园建立产销对接,让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既保障了市民“菜篮子”,又鼓起了农民“钱袋子”。
诚心助业,搭建发展新平台
作为退役军人,金卓满深知战友们退役后就业创业的艰辛。他依托合作社资源,打造集军事体验、消防研学、红色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特色研学基地,为80多名退役军人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发挥特长。
金佳顺合作社成为汕头首个退役军人农业自主创业孵化基地。
同时,他将合作社打造成“汕头市返乡创业孵化基地”“广东省退役军人适应性现场教学点”,为创业者提供技术指导、市场资源和政策支持,多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在他的帮助下获评省市级示范典型。合作社与相关单位合作产出的“澄海苦瓜”“澄海南瓜”“澄海丝苗米”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工作之余,金卓满化身“志愿宣讲员”“文明播种人”,走进乡村、社区,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普及“三农”政策和农科知识。他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案例,激发更多人投身乡村建设,成为群众心中的“贴心人”。
从助农增收到助困脱贫再到助业圆梦,金卓满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了助人为乐的深刻内涵。他以实际行动证明:脱下军装,军人本色永不改;扎根乡土,为民初心永不变。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他正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温暖篇章。
南方+记者 马瑞婕
统筹 姚瑶申宝策略
证配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