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海方案》发布暨前海扩区四周年之际,海关总署发布《2024年度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排名结果》,前海综合保税区(下称“前海综保区”)以全国A类第三名的成绩首次跻身前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进入全国前三的综合保税区第一资本,发展质量、开放能级与核心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
值得关注的是,该绩效评估是反映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年度“大考”。2023年前海综保区还是第19位,此次跃升了16位,可谓刷新区域纪录。为何仅两年时间,就可以取得跨越式提升?
持续推动通关便利化改革是前海的重点,深圳海关针对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等高价值产品,创新监管模式,支持建设电子元器件与集成电路国际交易中心,大幅压缩企业通关时间,将“时间成本”转化为“企业效益”。
这让前海综保区即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贸环境,仍展现出强劲的抗风险能力与发展韧性。“目前,综保区内已集聚进出口百亿级企业9家,其中越海全球成功跃升为千亿级深圳市外贸领头羊,嘉里大通、马士基供应链等10余家企业更实现营收翻倍增长第一资本,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协同的发展格局逐步成型。”深圳海关所属蛇口海关前海监管一科副科长钟楷表示,综保区已逐步实现“通关最快、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扫清障碍。
2024年,前海综保区进出口总值达3752.5亿元,同比增长49.9%,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第四、广东省第一,占深圳三个综保区进出口总量的2/3,成为深圳外贸增长的核心引擎之一。
2025年1-7月,其进出口规模达2215亿元,同比增长19.1%,创同期历史新高,外贸“压舱石”作用持续凸显。
改革创新双向发力 构建高效开放新生态“保税+”新业态的培育则是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结合区内企业实际需求,深圳海关会同前海管理局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顺利将大疆玩具无人机、西门子核磁共振成像装置零件等企业亟须开展维修业务的商品,纳入商务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的《关于发布第三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的公告》目录第一资本,为企业破解“维修难、成本高”瓶颈。
以西门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关务经理付光明表示,以往出口的磁共振零部件无法返厂维修,只能在国外设立维修点,场地、人工成本极高。“如今依托前海保税维修政策,我们将全球售后点‘搬’到区内,不仅降低了30%的服务成本,还能更快响应客户需求,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制度创新样本”。
“保税 +”业态的创新不仅赋能维修业务,还在租赁领域结出硕果。7月28 日,深圳首架民航发动机保税融资租赁业务在前海综保区顺利清关,并交付承租企业顺丰航空有限公司。
“保税租赁飞机发动机能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占用压力,依托深港陆运口岸的便利化条件及蛇口海关‘一站式’通关服务,不仅提升了通关效率,还节省了运输成本,后续我们还计划拓展更多航空设备租赁业务,依托前海政策优势整合资源。”顺诚融资租赁(深圳)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孙旭元说。
截至目前,前海综保区累计开展保税租赁业务涉及飞机11架、船舶2艘、飞机发动机1架,货值近40亿元,成为区域外贸新增长点。
除此之外,深圳海关还推动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保税展示、保税租赁等“保税+”模式“多点开花”。
8月23日,“前海文化艺术品保税拍卖会暨华艺国际2025深圳·现当代艺术专题拍卖”正式举槌。这场拍卖会作为广东省首次艺术品保税拍卖,不仅首次大幅提升保税艺术品占比,更创新采用“境外保税+境内艺术”同台竞拍形式,通过拍卖流程与检索环节的无缝衔接,为文化保税业态的发展路径提供鲜活样本。“通过政策突破与监管创新,我们破解了艺术品通关、存储、交易等环节的难点,为前海和深圳文化创新开辟了新路径。”蛇口海关前海综合保税区监管二科副科长甘自来说。
下一步,前海管理局将密切联动海关、税务、金融等监管部门及机构,坚持“问需于企、问计于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全力推动前海综保区在全国持续争先进位。
南方+记者 张玮
第一资本
证配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